(通讯员 李思 黄静)5月25日下午,永利官网历史文化学院罗衡林教授在腾龙楼515报告厅进行题为《马丁·路德对犹太人的态度、立场分析》的学术讲座,这是永利官网德文专业于2020年成立后主办的第一次学术讲座。讲座由德文专业教师范妮主持,德文专业2020级全体本科生和来自其他院系100多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。
罗衡林教授认为, 马丁·路德并非是一个始终如一的反犹主义者,他对犹太人的态度、立场变化经历了由反犹到亲犹,又由亲犹到仇犹的过程。首先,大致在1517年宗教改革之前,路德基本上持反犹的态度和立场。路德此时的观念还完全处于中世纪基督教传统教义的范畴之中,他一方面出于中世纪传统偏见反犹,另一方面也用他自己的辩解理论来与犹太人作斗争。其次,1517至1524年间,路德对犹太人的态度明显变得友好起来。这尤其体现在他1523年为“基督徒的良心自由”写下的《耶稣基督是一位天生的犹太人》,路德由此向整个基督教界发出了明确的亲犹信息,而其亲犹的动机是在犹太人中间传播福音新教。再次,1524-1532年期间,路德对犹太人的态度处于转变的过程之中。由于犹太人对基督教的传教声充耳不闻,这就自然地导致他由亲犹转向坚定地反犹。最后,1532年以后路德对犹太人的态度变得恶劣起来,甚至达到了仇犹的地步。路德在其几篇文章中着重驳斥犹太人对弥赛亚的期盼,也从经济角度批判犹太人的高利贷剥削,肆意谩骂、诅咒犹太人,甚至提出要驱逐犹太人。
总之,如果人们孤立地看待路德对犹太人态度中的这种变化,就会形成一种关于路德的错误概念,仿佛路德仅仅只对犹太人发出了偏执狂式的仇恨。而事实上,路德首先是一个宗教改革家,而并非首先是一个反犹主义者。只不过在犹太人身上,他看到了除罗马教会和施洗者之外的第三大敌人,也看到了这三大对手的共同之处:他们都拒绝他的辩护理论和两个帝国理论,都坚持通过一种自由意志和自身善行来达到人的自我辩解的可能性,都想建立一个尘世上的神权国家。
报告引发了听众们广泛而深入的思考,多位同学就犹太人和基督教的相关话题提问,罗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,讲座获得圆满成功。
主讲嘉宾简介:
罗衡林,com6774澳门永利历史文化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理事,湖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,德国柏林洪堡大学高级研究学者,德国美因兹欧洲历史研究所研究学者。学术主攻方向为世界现代史、德国史、中外历史文化比较研究等,出版多部专著和译著,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。